近几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城市建设快速性以及流通量的**负荷,使**设施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加快缩短了已有**设施的使用寿命,造成部分**设施损坏严重,需提前进入养护阶段。
**道路设施的常见病害
01
通过现场查看,**道路设施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
1、机动车道沥青路面整体状况良好,局部位置存在横缝、纵缝、网裂沉陷、麻面等病害。
2、检查井沉降、检查井盖周边路面破损或缺料、检查井圈响动、井圈断裂、井圈与沥青路面脱离等。
3、公交车道车辙严重、路面局部坑槽缺料、修补后再次龟裂等。
4、人行道及路沿石破损、沉降及缺少等。
各类病害成因分析及养护措施
02
1、机动车道结构层因**负荷破坏造成局部位置网裂沉陷、麻面及车辙等。
Q&A
处理方式:对病害区域进行结构层取芯查看破坏程度;针对破坏的不同程度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若仅面层损坏,可进行铣刨重新铺设同等规格沥青混凝土或抗车辙较强的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若面层下基层受损,考虑次日必须通车的紧迫性,可铣刨至受损基层底部,采用沥青稳定碎石(黑碎)进行分层碾压恢复至面层以下,每道结构层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有效搭接。
2、机动车道沥青路面局部位置存在横缝、纵缝等。
Q&A
处理方式:通过取芯观察,若裂缝未延伸至基层,可采用道路密封胶灌缝或局部铣刨补强,反之对基层进行处理。
考虑机动车道沥青路面整体状况良好,对局部路面破损处进行铣刨补强,横纵缝铺设防裂贴后,为提升道路整体观感及延长使用寿命,可对道路进行整体沥青罩面。
3、因负荷过重造成检查井沉降、检查井盖周边路面破损或缺料、检查井圈响动或损坏等。
Q&A
处理方式:按要求更换“三防”井盖,增加混凝土调节圈,沥青分层夯实加固至道路面层。井盖仅异响未损坏的,可更换井盖下密封橡胶条。
4、因外力和不均匀沉降导致路沿石损坏严重倾斜等。
Q&A
处理方式:对路沿石基础进行重新施工,重新对路沿石进行更换安装或调整。
**设施养护监理控制要点
03
1、路面补强及基层处理:施工前考察沥青供应厂家,确保材料质量,施工过程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进行施工,控制摊铺厚度及压实质量,与原路面结构层搭接宽度应符合相关要求,单侧不小于25cm。
2、检查井盖及雨水篦子的更换:对进场材料质量证明文件进行审查并见证送检进行试验,采取新工艺更换三防检查井盖及雨水篦子,更换检查井盖时混凝土调节圈安装要平整,底部可采用热沥青进行找平,调节环**面距离路面深度应满足要求,一般控制16cm,调节环周边回填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分层夯实。
3、安全文明施工控制:道路养护主要在车流量较少的夜间进行施工,夜间施工的安全防护、警示措施必须到位,扬尘控制应符合相关规定。
就地热再生新工艺推广
04
针对机动车道沥青路面整体状况良好,仅局部位置存在横缝、纵缝、网裂沉陷、麻面等病害的,可采用就地热再生工艺进行施工。与传统养护方式相比,就地热再生技术具有施工快速、环保、高效、对交通干扰小等特点。
准备工作
1、施工前将路面清扫干净,设置施工基准线,即再生设备行走基准线,该线要平滑、顺直、明显,保证驾驶员、操作手易于观察和控制。
2、加热作业
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后,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组HM16(3台)按照设定的施工速度紧密匀速行进,为保证施工质量,要求**台HM16后路面温度要求为100℃~120℃,*二台HM16后路面的温度为140℃~160℃,*三台HM16后路面的温度为180℃~195℃,为防止路面沥青烧焦,*三台HM16后路面的温度要求不大于210℃。
路面加热
3、路面耙松,喷洒再生剂
路面加热到规定的温度和深度后,紧跟加热机组后的耙松设备开始对路面进行翻松,按照相关要求,每200米进行再生深度的检查(采用插尺法),要求深度波动范围在±0.5cm之内;同时根据原路面混合料级配喷洒适量的再生剂。
路面耙松、喷洒再生剂
4、摊铺作业
根据试验确定的松铺系数在再生层的表面加铺一层薄层新沥青混合料。摊铺机与再生机组须保持一样的行进速度,紧跟在再生机组的后面,两者的间距大约保持在3-5m。